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有感

信息来源:北京生产力学会      发布时间:2017-11-15

  2017年11月14日下午,北京生产力学会15名成员,在北京市科协组织下,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会由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邀请了李晓红、邱勇、周琪三位院士作了精彩报告。李晓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水射流破碎煤岩技术及其在矿山安全与环境工程应用方面的专家。李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他用“红线”、“红心”、“红军”三个“红”字,代表了他对科研的态度以及责任。红线,也就是不能划过的科学道德的底线,通过他生动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条红线也是做人的根本,一旦跨越,将给个人、单位,甚至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恪守人格,不碰底线,才能越走越远。红心,也就是为国为民的热心,用自己的知识去报效祖国,没有赤诚之心,就没有远大的理想,人就不能登高望远。一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自己祖国的!”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李老师用自己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年,国内科研基础设施落后,他放弃了国外的丰厚待遇,怀着一颗红心,踏上了一条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回国路。大家被他的真挚感情流露所深深打动,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响起。这是最好的时代,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更应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弄潮儿!红军,也就是我们要做科研界的红军,仍然记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所说的“长征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艰难中总结经验,寻找出路,坚定正确的道路和理论。”做科研,在坚守科学道德底线的同时,更应该勇于攻关,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好新时代的“科研红军”。
  后面发表演讲的邱勇院士,从清华大学建设角度出发,以我们身边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为例,给我们例举了一些发生在我们周边,不断为祖国争光的同学,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坚定了信念;而周琪院士,则是选择从自身以及课题组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在他们坚守了六年没有任何成果的时候,他们的抉择。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对科研的端正态度,一旦有所突破,后续将造成深远的影响。周琪院士以及自己的学生,始终都在坚持这样的信念,始终相信自己,这才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周老师的一个学生,六年前,还是一名汽车修理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成为科研界的一颗新星,这给予我们极大的震撼,鼓舞我们坚定今后的科研道路信念与信心!
  通过聆听李晓红、邱勇、周琪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我们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
  北京生产力学会将在今年开展的科技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基础上,准备在2018年科技活动中,努力开拓科技道德和学风建设,做进一步交流研讨,为培养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而努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