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科学学会成功举办“第五届竞技体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应用研讨会”

信息来源:北京体育科学学会      发布时间:2021-05-17

  5月13-14日,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竞技体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江苏等12个省市科研院所120余名体育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教练员、运动心理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秘书长孙延林教授,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京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市体科所副所长高志青主持会议。

  会议聘请了国内医学、教育、心理、竞技体育等领域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以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为主要报告内容,对当前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效果评价、实践经验和工作感受等进行了交流。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魏高峡围绕“身心调节技术的机制探索和干预效果”作报告,探索了身心调节技术的作用机制,重点讲述了太极拳和腹式呼吸训练在身心调节过程中的干预效果和操作要点,对于运动员应用简单方法调节注意力,开展相关心理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秦绍正重点介绍了情绪(应激和焦虑)对于脑认知功能调节机制,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于脑与压力管理可能干预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从脑功能重组出发,开展运动员压力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许欣从团体心理研究相关理论出发,重点围绕运动队团体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多角度系统解决运动队心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江苏体科所副研究员毕晓婷以江苏柔道队、国家网球队为例,应用角色理论相关知识,阐述了专业运动队心理服务理念从“修复”到“构建”的思路转变,为我们解决重点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心理问题和运动生涯心理建设提供了思路。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徐守森以钢架雪车项目奥运备战心理问题解决为例,重点介绍了应用接纳承诺疗法,开展心理咨询全过程,进一步凸显了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开展运动心理科技服务的重要价值。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以青少年为对象,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抑郁焦虑治疗中的应用,为我们应用心理咨询相关理论,有效处理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指导过程中的相关心理问题提供了借鉴。广州体育学院副教授赵大亮以步枪运动员为例,介绍了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念训练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运动员认知思维和注意力调控问题的过程,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决运动员心理问题的学术信心。北京体科所研究员高志青,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和已有研究成果,以“运动心理学科专家和运动项目专家”两个专家培养为核心,对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者专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建议。

  此次会议为广大运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分享实践成果、搭建交流平台的办会初衷,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和好评。本次会议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实现了线下和线上学习同步,扩大了会议学术影响力,为更多关注竞技体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从业者提供了便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议组织各方将进一步聚焦运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关键问题,积极探讨当前中国文化和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下,适用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运动心理咨询、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逐步提升竞技体育训练中心理相关理论和成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心理科技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体育科学学会和专题会议学术平台的交流功能、传播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心理工作深入发展,为竞技体育水平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