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大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17

  “我们是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天津研发并进行成果转化,生产工厂之一在河北省邢台。”3月13日,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先进制造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张晓昊博士在“清大优氧科技成果落地会”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这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7年以来,直接受益的诸多高质量项目之一。如今,“一盘棋”思维、“一张图”规划、“一股绳”合力,京津冀在重点领域不断融合拓展。

  推动京津冀创新成果产业化

  “天津市在办公科研场地、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为我们进行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张晓昊感慨地说,未来将把清大优氧的全国总部落户天津。

  据介绍,天津市积极建立省(市)级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与北大、清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共建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机构。与此同时,天津还不断完善京津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实现技术经纪人职称互认,成立技术转移联盟,共享技术交易数据,推动京冀创新成果在津转化和产业化。

  天津市还用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服务河北省和雄安新区建设,三地753家实验室、1293台大型仪器实现跨区域开放共享。

  7年间,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有声有色: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引导北京大数据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向张北汇聚,项目集聚效应、产业品牌效应、区域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首钢京唐二期、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保定白沟新城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和疏解转移承接项目加快实施。

  北京加快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北京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发展,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12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分支机构累计达8300多家。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累计签约85个产业合作转移项目。

  以前,天津经开区的出版物零售企业打算到北京经开区开一个分店,需要亲自跑到北京办理;而现在这件事在天津经开区当地审批大厅即可办成。3月5日,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与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签署《北京、天津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授权协议》,这是依托京津冀发展一体化大背景,政务服务改革的新成果,更是国家级经开区之间事项办理实现“跨省通办”的首个案例。

  如今,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正式挂牌,天津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船舶登记等12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河北自贸区推出首批16项制度创新案例,北京市加大科技、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互联网信息等服务业对外开放,120余项创新政策措施相继实施。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三地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织得越来越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完成股权结构调整,“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并运行良好,京津冀机场群和港口群协同联动建设深入推进。

  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速铁路北京至承德段开通运营,承德市进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2020年12月22日,津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地通行绕行保定或沧州的历史……

  7年间,京张高铁、张唐铁路、石济客专、京雄城际等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河北省联手京津先后打通或拓宽京台、京昆、京港澳等对接路32条段、2005公里,昔日“断头路”,今日变通途;太行山高速、延崇高速、津石高速相继贯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时空距离越拉越近,京津冀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