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北京作物学会赵久然

2020-07-14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近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2020〕2号文件,对在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北京作物学会赵久然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2019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作物种子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作物学会理事长。兼任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等。

  面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等产业发展新形势,赵久然研究员秉承“科技驱动、需求导向”的原则,带领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京科968等科研创新成果,深入区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业大户开展科技需求调研及咨询服务,并通过生产指导、现场观摩会、科技咨询等活动,把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带进农村,带给农民。

赵久然研究员与吉林公主岭农民交流京科968种植技术

  此外,赵久然研究员在疫情期间通过直播讲解绿色轻简种植生产技术,并在“京科惠农”网络大讲堂直播间与网友交流互动。吸引了京津冀及东北、山西、安徽等玉米主产区政府部门、农技人员、种子企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及广大农民等近2万人次在线收听观看。

  赵久然团队在今年春耕期间马不停蹄下乡入村送种子传技术,加速玉米品种更新推广,为京郊近20个村送去了约3000亩玉米新品种种子。科技帮扶河北涞源、平泉,分别赠送600亩、400亩玉米种子。携手企业,为内蒙农民赠送11354亩玉米种子。不仅为农民送去多种精选的京科系列玉米种子,还为农民、农技人员传授了种植技巧。

赵久然研究员与房山鲜食玉米种植大户韩凤玲在田间

  扶贫成果

  赵久然研究员带领团队培育的京科968玉米品种在内蒙古通辽市推广应用,该品种在中上地力亩产均在900公斤以上,沙坨地能够达到800公斤以上,普遍比之前对照品种或当前的其他品种亩增产100公斤以上。按照每亩增产100公斤的保守估算,一个100亩种植户一年增产2万斤、增收2万元;通辽每年种植京科968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斤,实现增收约20亿元。

赵久然研究员与房山种田大户范学连交流

  此外他率领团队创新培育出京科糯928、农科玉368、京科糯336等甜糯玉米品种。截止目前,累计带动京郊鲜食玉米种植20余万亩,农民增收超过10亿元。

  赵久然研究员负责苏家峪“双百对接”基地,并在每年4月初,与村两委进行座谈交流,每年为村民送去近700亩的京科968玉米种子和几十亩的京科糯2000玉米种子。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京科968在苏家峪全村覆盖、高效增产技术全面应用。结合山区气候特点,提出了雨养旱作零灌溉技术,有效解决了春旱难题,每亩地比普通玉米多产300多斤。自2013年至2019年,玉米中心坚持连续7年定点帮扶苏家峪村,通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苏家峪村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赵久然研究员为密云苏家峪村送玉米种子并进行技术咨询

  在河北省涞源县南屯村和黄土岭村,2019年种植了自主创新选育的农科糯336高品质鲜食玉米200多亩,使当地老百姓每亩地头现金收入2700元至3000元,相比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海南省乐东县的爆旺村、赤龙村、洪武村、竹头村、抱岁村等黎族集中的贫困村,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冬季反季节种植农科糯336鲜食玉米500多亩。每亩一季玉米的地头现金收入就可达4000多元,相比种植其他蔬菜或玉米品种每亩可增收2000多元,仅此一地就使当地农户增收达到百万元。

  百姓对赵久然和其团队培育的玉米品种是这么评价的:

  内蒙古通辽市街基村村民刘青春评价道“在通辽就得多种京科968,企业喜欢968,粮好卖、价又高,968连续多年亩产超过2000斤,每年差不多都能卖20多万元。”

  密云区苏家峪村种地大户王银保高兴地说道:“京科968比我过去种过的玉米每亩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秆硬还耐瘠,玉米粒更成实压秤。13亩地全种京科968好种子,虽然遇上了旱年头,但也亩产1600斤以上呐。不但产量高粮食品质还好,粮贩上家里来收是9毛3一斤,卖了两万多块”。

  门头沟区西胡林村石增国书记得知赵久然团队在春耕期间送种子、传技术后说:“当前正是准备玉米种子的最关键时候,这种子来得太好了,全部都是新品种,而且专家下乡指导村民科学种地,这就是春天最宝贵的及时雨。”

  赵久然研究员对扶贫的看法:

  在接受采访时,赵久然研究员说“我和玉米有着很大的缘分。因为小时候出生在农村,经常到地里干活,种玉米接触比较多,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79年考上大学,学了农学,又考了研究生,从事玉米研究工作。我选择了玉米,玉米也选择了我。毕业之后一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事玉米科研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越研究越觉得玉米里可研究的内容很多。”

  当谈到为什么选择在延庆贫困县扎根时,他说道:“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说的是一位美国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去墨西哥一个比较偏远的小镇研究小麦育种,并成功推广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我认为去到基层是一个很好的回馈社会的机会,并且那里也有着丰富的玉米研究资源。”

  当谈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时,赵久然研究员说:“科技创新的力量很大,科技帮扶一定要取得实效、要实现普惠,要让广大农民有真实的获得感。”

  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完整视频

  

  北京作物学会成立于1959年,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单位,发展至今已经拥有23个团体会员单位。一直以来,学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新形势下作物领域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为科技工作者间广泛交流搭建平台,促进了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同时,学会坚持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把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带进农村,带给农民,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