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2020年7月预告

     发布时间: 2020-07-01

首都科学讲堂第651期

题    目:《科幻电影中的科学》

内容简介:如何通过科幻电影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如何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科普中国2019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王元卓,和大家一起分享《流浪地球》《火星救援》中的天文学知识,告诉你轻松看懂科幻大片中科学知识的小“秘密”, 与您共话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经验之谈。让我们跟着“网红奶爸”一起遨游宇宙吧!

主讲嘉宾: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科普中国2019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信息计术新工科联盟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时    间:2020年7月4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科学中心闭馆,具体开放时间以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批复为准。闭馆期间首都科学讲堂不举办现场讲座,改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互动直播,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52期

题    目:《大国重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研发北斗》

内容简介: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卫星(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历经20年时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北斗三号”的完美收官,再次见证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也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研发北斗系统?如何评价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北斗导航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本期首都科学讲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为我们科普北斗系统的相关知识,分享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意义,并展望北斗卫星、北斗导航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主讲嘉宾:徐颖,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北斗卫星导航以及研究系统、北斗新型信号体制、北斗多元融合导航技术的研究工作十余年,作为中国科协的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开展了多项科普活动,获“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奖项。

时    间:2020年7月11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科学中心闭馆,具体开放时间以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批复为准。闭馆期间首都科学讲堂不举办现场讲座,改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互动直播,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53期

题    目:《人类的火星梦想与征途(上)》

内容简介:2020年7-8月,人类探测火星迎来大约两年一次的窗口期。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将择机发射。火星,这颗位于太阳系的红色星球一直披着神秘面纱,也给了人类无数的想象与希望。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真实的火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到底能不能在火星上种土豆?本期首都科学讲堂,让我们跟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火星叔叔”郑永春,开启一趟神奇的火星之旅吧!

主讲嘉宾: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理学博士,行星科学家、中国科协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主要从事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2016年获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出版有《飞越冥王星》《火星零距离》《月球全图》《火星全图》等科普著作,另有译著《火星移民指南》《火星全书》 《冥王星沉浮记》《寻找宜居行星》等。

时    间:2020年7月18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科学中心暂不进行聚集性科普讲座活动,具体恢复时间以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批复为准。此期间首都科学讲堂将采用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互动直播,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54期

题    目:《人类的火星梦想与征途(下)》

内容简介:2020年7-8月,人类探测火星迎来大约两年一次的窗口期。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将择机发射。火星,这颗位于太阳系的红色星球一直披着神秘面纱,也给了人类无数的想象与希望。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真实的火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到底能不能在火星上种土豆?本期首都科学讲堂,让我们跟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火星叔叔”郑永春,开启一趟神奇的火星之旅吧!

主讲嘉宾: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理学博士,行星科学家、中国科协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主要从事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2016年获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出版有《飞越冥王星》《火星零距离》《月球全图》《火星全图》等科普著作,另有译著《火星移民指南》《火星全书》 《冥王星沉浮记》《寻找宜居行星》等。

时    间:2020年7月24日 周五 19:00——21: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科学中心暂不进行聚集性科普讲座活动,具体恢复时间以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批复为准。此期间首都科学讲堂将采用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互动直播,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55期

题    目:《唐山大地震与城市地震灾害防治》

内容简介: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无数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年7月12日唐山5. 1级地震的发生,又唤起了很多人对地震科学的关注。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纪念日,这场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为何异常惨烈?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地震科技的发展取得了哪些进步?汶川地震又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年我国是如何完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的?本期首都科学讲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高孟潭研究员,带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防治与科技进步。

主讲嘉宾:高孟潭,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地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003年以来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战略研究、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和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国家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等项工作,曾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震情评估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动力灾变”指导专家等,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时    间:2020年7月25日 周五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科学中心暂不进行聚集性科普讲座活动,具体恢复时间以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批复为准。此期间首都科学讲堂将采用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互动直播,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活动预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