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防汛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调宣部      发布时间:2019-11-18

  近些年本市降水量逐步回升,进入一个相对多雨期,城市洪涝风险增大,尤其是2012年以来多次发生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虽然近几年本市防汛工作有明显改进,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但仍存在若干不完善之处。
  一、不完善之处
  1.工程措施力度加大,但非工程措施落实不够。如低洼易积水地、易倒灌地下空间与危房、易倒折树木与电杆、易塌陷地面等的排查与治理不足,仍存在死角。
  2.政府统筹协调与专业队伍作用发挥有力,但社会动员和市民参与不充分。
  3.财政投资负担加重,市场机制发育滞后,防汛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和受台风间接影响,我市已提前进入雨季高峰期。因此建议补充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本市防汛工作。
  二、建议
  1.排除死角,消除隐患
  要求全市所有街乡、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都必须编制本地区或单位的防汛预案,排查摸清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安全隐患和脆弱人群,重点明确防汛死角,明确各级责任人员与岗位职责,确定发生严重洪涝时的应急救援方案与志愿者名单,消除隐患。
  2.提高社会动员和市民参与能力
  本市汛期高峰处于盛夏,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加剧,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夏季到山区度假避暑。平时应加大对市民普及山区气象特点与避洪知识的力度,做到防洪知识科普对旅游点和游客的全覆盖。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应设法传递到山区所有旅游点与定点农户,对于交通条件较好的浅山区游客应组织他们尽快疏散回城,对于深山区或回城道路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突降暴雨后来不及撤回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监测和保护对象,当地管理部门应督促旅游业主与游客采取防范与避险措施。滞留游客超过旅游点容纳能力时,附近山村有义务临时收容安置,当地政府应在灾后对有关村民给予适当补偿和表彰。
  3.高效利用防汛资源,降低减灾成本
  随着气象预报准确率与精细化水平以及雨情、水情信息迅速传递能力的提高,逐步做到分区发布不同等级预警,并根据预警等级采取不同力度的应急响应。加强防汛技术与装备研发,尽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机械以替代部分人力投入。
  4.做好舆论引导与防汛科普
  及时制止洪涝灾害谣言传播,引导市民有序避洪度汛。如前些天谣传全市有特大暴雨,自来水会变混,各家应提前贮水,造成部分居民恐慌。针对汛期谣言,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当前天气形势与趋势预报,水务部门应及时辟谣。舆论引导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防止麻痹情绪和侥幸心理,放松防汛避险;又要防止过度夸大渲染危险,导致盲目行动和资源浪费。
  5.提高洪涝灾害保险普及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洪涝灾害保险的普及率还不高,目前本市仅车辆保险比较普及,房屋与财产鲜有签订洪涝保险合同的。应研究适合城市特点的洪涝灾害保险产品,先从风险较大地区和单位试点再逐步推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