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畜牧兽医学会

信息来源:金宝搏网站      发布时间:2014-07-04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1954年5月由程绍迥、周泰冲、王树信、赵鸿森等老一辈畜牧兽医专家发起,在北京市畜牧战线的老领导苏国良、马恩慧等同志积极支持下正式成立的 学会挂靠于北京市农业局,办公地点在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目前学会经历了8届理事会,历届理事长是程绍迥(第一、第二届)、赵化达(第三、第四届)、原北京畜牧局局长于双墨(第五至第七届)、北京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金洛;秘书长是赵鸿森、王树信、门常平、黄宗洲、穆祥。50多年来学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2008年12月底,注册个人会员总数达到2600多人,团体会员单位位22个。建立了赛乘育马和小动物2个专业分会,成立了组织、学术和科普3个工作委员会。现有获得省市以上各类称号科技工作者200名、著名专家lOO名、学科带头人200名、院士或部级以上职务人员1名、“八六三”计划项目3项、“九七三”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负责人583名。学会先后获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先进集体”称号4次, “北京科普先进集体”称号2次,“北京先进社团”称号4次,中国科协“20强省级学会之星”称号1次;并获得金桥工程奖8次,科技周组织工作奖3次,学术月、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组织奖各3次。
  自成立以来,学会共组织国内学术交流100次,参加交流的科技人员逾万人次,交流论文2000篇;组织国际及双边交流30次,境外参加人员10人次,境外交流论文10篇;出版了公开发行的《当代畜牧》期刊共361期、发表论文6000篇;承担了北京市职称评审、奖励评选、技术鉴定、课题研究、专业培训等社会职能工作;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000次。其中品牌活动是科技套餐,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北京市宠物医师大会,学术年会等。
  5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学会举办较大规模的学术年会7次,汇集学术论文5000余篇,出版学术论文集7部(约6000册),其中不少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并被收入市优秀论文集。根据北京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学术报告、专题培训和专业讲座200余场,参加人员2.5万多人次.组织编写科普读物20余部,其中由王树信教授组织并主编的《养鸡500天》一书多次再版。发行量达全国科普读物之首,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并被译为坦桑尼亚文对外发行。学会还组织数百次多学科的专家下场、下乡帮助生产第一线解决急需的科技难题。为适应和服务现代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和技术行政人员开展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科学研究,数百项科研成果获奖,科研成果的迅速推广应用,有力地提升了畜牧生产的现代化水准。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学会积极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不断活跃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并多次派遣专家赴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技术援助,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这一切活动都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为促进京津冀三地畜牧兽医科技工作的交流和合作,为三地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机会,经三地畜牧兽医学会积极筹备, “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三新论坛”连续举办3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科研院校、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支持机构、生产企业等共750余人参加了论坛。
  3届论坛除三地行业主管领导和学会负责人作主题报告外,还从征集的190多篇论文中筛选出28篇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有一定代表性的论文作为答辩论文,由论文第一作者进行论文报告和答疑,通过互动交流、自由提问、专家点评等方式,加深对论文的理解,并进行知识延伸、内容强化和思想启发。论坛突出“优质、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主题,秉承“安全、绿色、环保”理念,力争在畜牧兽医科技基础性研究、项目攻关、技术推广等领域推陈出新、集思广益,推荐出一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具有区域优势和效益预期明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通过技术升级、成果转化和行业合作,为京津冀地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